Pentacon 50mm f1.8 在M42鏡頭中算是便宜又大碗的,相信是許多人的第一支M42鏡頭,有人稱這支是廉價版的Carl Zeiss Jena Pancolar 50mm f/1.8。
本篇分享拆解這支老鏡的過程,筆者手上有幾顆 Pentacon 50mm f1.8,都是從網站上低價飆到的,不知是否因為低價(賣家都說狀況良好),所以每支都有點小問題,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對焦環很緊,處理這個不用拆鏡片,不用特殊工具,簡單的螺絲起子就可以了。
把鏡頭轉到背面,鬆開三顆螺絲,很簡單,也沒別顆螺絲了。
鬆開後把整個後蓋取下來,這時要注意 “調整M/A的控制片”,有可能會鬆脫,如掉下,沒關係,本來就是跟後蓋分離的,要記住位置及方向,之後才知道如何裝回去,最需要注意的是,下圖鏡頭上,約12點鐘位置,有一顆小鋼珠,不要弄丟,這顆鋼珠是穩定M/A切換開關用的,如弄丟,當開到M時,轉動光圈環時,有可能跳到A! 筆者拆鏡時,一般都會將鋼珠取下,和拆下的螺絲等小東西用小盒子裝好,以免之後的動作使鋼珠遺失,至於鋼珠下面的小彈簧,一併取下也可避免遺失!
把光圈環輕輕取下,要注意光圈環內部也有顆小鋼珠(下圖中央稍微偏左的位置),這顆要特別小心(比起前顆更容易掉出來)! 這顆鋼珠是讓對焦環轉動時,有答答聲,如遺失,轉動光圈環就會變成 “無段的”,影響不算太大! 筆者拆過的鏡頭中,很大部分的鏡頭都跟這個一樣,有兩個鋼珠,一顆用在M/A切換開關,另一顆則在對焦環下。鋼珠遺失可以自行購買,如沒記錯的話,這顆鏡頭的兩顆都是直徑2mm。
下圖中可見取下鋼珠後,底下有小彈簧,也要取下收好,這個鏡頭較特殊的是,沒有預設的圓孔,來安置小彈簧及小鋼珠,只利用兩個元件中的縫,對第一次拆,又遇上鋼珠不見的鏡頭,可能會有點不知所措,不過觀察對焦環上的溝槽,要猜出鋼珠原本的位置,應該不會太困難。
接下來再把鏡頭轉到背面,下圖中上方的位置,可以看到一片金屬,被兩顆螺絲固定住,這金屬片就是之前提到用來安置小彈簧及小鋼珠的元件之ㄧ,拆開這兩顆螺絲前,要確定已取下小彈簧及小鋼珠,否則很容易遺失!
鬆開兩顆螺絲後,可以將金屬片取下,長相如下圖,很多鏡頭都有這裝置,它的作用是讓鏡頭在轉動對焦環時,鏡頭本體(有鏡片的部份)可以前後移動,達到對焦的目的,且經由對焦環的限制(對焦環本身有機制可以控制轉動的幅度),讓鏡頭本體在適當的範圍內移動,使鏡頭從近端到無限遠都能對焦(主要是無限遠,近端怎樣都可以對焦)!
取下金屬片後,鏡頭本體就自由了! 可以隨意移動,也可以讓它和對焦環分離,很多前輩在這個階段,會建議要紀錄鏡頭本體離開對焦環的位置,因為這種螺紋的設計跟其他物品有點不同! 鏡頭本體旋入對焦環上時,從不同的位置切入,會在不同的位置結束,也就是說鏡頭本體和對焦環的相對位置,會隨鎖入點的不同而改變,位置不對會造成鏡頭本體沒有在適當的範圍內移動,這樣鏡頭可能就會無法無限遠對焦! 所以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哪個位置脫出,就在哪個位置裝回去!
不過筆者的經驗是,除了紀錄脫出點的位置,還有一個位置也要記一下! 就是在取下金屬片後,不要急著將鏡頭本體和對焦環分開!! 先將鏡頭本體及對焦環 “鎖緊”,也就是往鬆脫的相反方向轉動,一般都能比原本金屬片固定的位置再轉入一點點。
下圖顯示取下金屬片後,鏡頭本體(凹槽位置)還可以從原來約11點到12點鐘位置,移動到1點鐘位置,記下鎖緊後這個凹槽和對焦環的相對位置(半圓形的左邊) ,裝回時,就是要想盡辦法讓鏡頭本體及對焦環鎖緊後到這個位置,然後再往回轉一點,鎖上金屬片。筆者覺得第二個位置(鎖緊)比第一個位置(脫出點)重要,因為脫出位置並不是非常明顯,有時覺得已在原來的位置鎖回,其實並不是,這時可以用第二個位置做確定,是不是裝對! 以避免裝回後發現不對,還要再拆。
下兩圖可看見螺紋上面堆滿了變質的潤滑油,還有像沙子般的東西,應該是累績的灰塵,拆鏡時還可以聞到濃濃的 “機械味”,把它們清乾淨再上油! 下圖中的對焦環,其實可以鬆開前面的三顆螺絲,進而繼續分解,不過如不是太髒(旋轉不順),可以不拆這個環,這雖然不像剛剛提到的要記住脫出位置,不過鎖回去的位置還是要固定! 這就是之前提到過的,對焦環本身有機制,可以控制轉動的幅度,如裝不對,當配上鏡頭本體後,對焦環會無法順利從最近對焦順利轉到無線遠,或甚至還沒裝上鏡頭本體,對焦環本身就無法轉完一整個行程!
以下兩圖是清潔後的對焦環及鏡頭本體,和之前有機械味的相比,是不是差很多!!
清潔完成後,依序裝回去就完成了!! 最後鎖上後蓋時,要注意蓋內有個半圓型的金屬片,尾端有個小凹槽(見下圖12點鐘的位置) ,這個凹槽要勾住鏡頭上控制光圈開合的 “棒棒”!
圖中九點鐘位置,有根細細的圓柱鐵棒,就是用來控制光圈葉片的,裝上後蓋時要注意蓋上的半圓型鐵片,確實勾住著這根小鐵棒! 另外在這之前,別忘了先把那片調整M/A的控制片,安裝在後蓋上,有個小訣竅是,讓它停留在A的功能上,會較容易安裝!
後記:
裝回鏡頭後當然就是要試拍啦! 把鏡頭接在接身上,當對光滑的對焦環沾沾自喜時,突然發現無限遠對焦有“問題”,它雖然可以無限遠對焦,不過卻是在對焦環轉動到無線遠的符號前一些些,也就是說當對焦環轉動到無線遠的刻度時,遠方的景物反而變模糊了! 有網友說這是正常的,原本的設計就是要預留一點空間,以防止日後鏡頭因歲月而變形,產生無法無限遠對焦的情況! 原本的設計是不是這樣,筆者不清楚?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,有這種設計的鏡頭,在筆者目前手上的鏡頭中算是極少數,可能是因為年代久遠,這種設計已經發揮了作用,又或者已被後人調過焦,使得現存的絕大部分鏡頭均無此“設計”! 不管有沒有這種設計,或者日後它真的會產生作用,可以確定的是,這對目前的使用,有些不方便(筆者是這樣覺得)! 那怎麼辦呢? 調焦囉!
有個辦法是依之前的步驟重新拆鏡,再去光全環上慢慢試位置,這應該會試到一個頭兩個大。另一個辦法是從鏡頭前面下手,把鏡頭前面的銘板轉下,轉下銘板,似乎沒有制式的工具(很想知道鏡頭廠商是用什麼工具?),一般 “民間”作法是找個摩擦力大的橡皮或是防滑墊,裁成適當大小,墊在銘板上,再找個圓桶狀物體,頂在橡皮或是防滑墊上面施力,轉下銘板! 這種辦法遇到鬆的銘板還可以,緊的就可能有點吃力,另外還有種暴力拆法(筆者不建議),就是將銘板用尖的工具鑽兩個洞,再用尖鑷子或拆鏡片的工具就可以卡住轉開。
Pentacon 50mm f1.8的銘板轉下後,可看到一個很小的螺絲(下圖中約一點鐘位置) ,把它鬆開。
小螺絲鬆開後,就可以把銘板下的環,整個從鏡頭前轉下。
之後會看到鏡頭前面有三顆螺絲,這三顆螺絲其實就是之前提到對焦環上的那三顆,把它們稍微鬆開,但注意不要完全拆下來,把鏡頭裝在相機上,由相機觀景窗對向遠方對焦,轉動鏡頭,遠方的景物對焦清晰後,輕輕轉動對焦環(因三顆螺絲已鬆,轉動對焦環不會帶動鏡頭本體,但也要小心,不要讓對好焦的鏡頭本體轉動)到無限遠的符號上,之後將螺絲鎖緊,依序裝回鏡頭。